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油滴实验如何测量和处理实验数据)

2024-10-05

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什么数据处理方式获得基本电荷的电量

1、密立根油滴实验,先测量油滴平衡时的平衡点压U和匀速下落l距离的下落时间t,代入公式可以求出油滴所带的总电荷数Q。然后用这个总电荷数除以基本电荷的标准值e,并取整,计算油滴带电荷数n。最后用Q/n,就可以获得基本电荷测量值。

2、密立根油滴实验是通过在真空中观察油滴的运动来测定电子电荷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一个带电电极会将带电的油滴吸引到平衡位置上,通过测量油滴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可以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

3、密立根油滴实验是通过测量油滴的电荷量和重力质量,来确定元电荷e的实验方法。在实验中,首先在一对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源,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带电离子。然后,通过小喷雾器喷出极细的油滴,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同时被电场所束缚,使油滴获得电荷并产生电场作用。

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什么数据处理获得基本电荷

1、密立根油滴实验,先测量油滴平衡时的平衡点压U和匀速下落l距离的下落时间t,代入公式可以求出油滴所带的总电荷数Q。然后用这个总电荷数除以基本电荷的标准值e,并取整,计算油滴带电荷数n。最后用Q/n,就可以获得基本电荷测量值。

2、密立根油滴实验是通过在真空中观察油滴的运动来测定电子电荷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一个带电电极会将带电的油滴吸引到平衡位置上,通过测量油滴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可以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

3、所以,实际数据处理中,经常这样处理,先求出油滴所带的总电荷数q。然后用这个总电荷数除以基本电荷的标准值e,并取整,计算油滴可能带电荷数n。最后用q/n,就可以获得基本电荷测量值。

4、并得到基本电荷e值,我们可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公认的电子电荷值e=602×10-19C去除实验测得的电荷量q,得到一个接近与某一个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n,再用这个n去除实验测得的电荷量q,即得电子的电荷值e。

5、某个数据约为6*10^(-19)C的几倍,就将这个数据除以几,得到基本电荷量e的一个测量值。得到e的5个测量值之后,求出这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将这个平均值作为e的测量结果。

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计算

1、密立根油滴实验,先测量油滴平衡时的平衡点压U和匀速下落l距离的下落时间t,代入公式可以求出油滴所带的总电荷数Q。然后用这个总电荷数除以基本电荷的标准值e,并取整,计算油滴带电荷数n。最后用Q/n,就可以获得基本电荷测量值。

2、整理得:r=(9nVs/(2gp)^(1/2)另一方面,由于油滴极为微小,它的直径已与空气分子之间的间隙相当。空气已不能再看成连续介质了。因此,斯托克斯定律应修正为:Fr=6兀rnv/[1+b/(pr)]式中,p为大气压强,b为修正常数。

3、找一颗油滴,记下它平衡时的电压;再撤去电压,记录它下落2mm的时间;同一油滴记录6~8组数据取平均值,然后代入书上的公式计算电荷量q;这样观察6~8颗油滴,再用q除以e=6×10^(-19),四舍五入取整数值;最后用q除以整数值得到实验测量的e‘。

4、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实验原理』用油滴法测量电子的电荷,可以用静态(平衡)测量法或动态(非平衡)测量法,也可以通过改变油滴的带电量,用静态法或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量的改变量。

5、并得到基本电荷e值,我们可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公认的电子电荷值e=602×10-19C去除实验测得的电荷量q,得到一个接近与某一个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n,再用这个n去除实验测得的电荷量q,即得电子的电荷值e。

6、该实验首次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此实验的目的是要测量单一电子的电荷。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与电力,使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并根据已知的电场强度,计算出整颗油滴的总电荷量。重复对许多油滴进行实验之后,密立根发现所有油滴的总电荷值皆为同一数字的倍数,因此得出数值为单一电子的电荷。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怎样操作的?

密立根油滴实验步骤:将仪器接入220伏交流电源,高压电源调节到0位置处,旋开油滴室盖子,利用调平螺钉将油滴室内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面调节水平。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明显清晰。将大头针插入上板小孔中,调节光源角度。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油滴室内,从显微镜中观察油滴运动情况。

密立根设置了一个均匀电场,方法是将两块金属板以水平方式平行排列,作为两极,两极之间可产生相当大的电位差。金属板上有四个小洞,其中三个是用来将光线射入装置中,另外一个则设有一部显微镜,用以观测实验。喷入平板中的油滴可经由控制电场来改变位置。

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如下:实验装置:密立根油滴实验采用了一个简单的装置,包括两个平行放置的金属电极板,电极板之间形成一个电场。喷雾器将油滴喷入电场两极之间,油滴经过喷射后,通常会带上电荷。油滴带电原理:当油滴喷入电场时,由于电场作用,油滴会分解成带正电的油滴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实验原理: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电容器两块水平的平行电极板之间时,油滴经喷射后,一般都是带电的。在不加电场的情况下,小油滴受重力作用而降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mg=F1+B。当重力与空气的浮力和粘滞阻力平衡时,它便作匀速下降。

油滴实验 oil-drop experiment 测定基元电荷的实验。为密立根所做 ,故又称密立根油滴实验 。

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分析

1、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分析如下:针对测定电子的电荷量的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该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据误差传递和随机误差的统计分析理论给出总的随机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用肖维勒准则推导出异常数值的判断和剔除的方法。

2、密立根实验中,误差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油滴大小的不确定、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电场强度的均匀性、油滴在移动过程中的蒸发等。 在数据处理时,需要应用肖维勒准则来识别和剔除异常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如果选择太大的油滴(一般带电量也比较多),就会下落比较快,不容易测准时间;如果油滴太小,就会比较暗,不容易跟踪,同时布朗运动会比较明显,也不适合测量。选择油滴少,测量次数少引起误差。

4、本次实验最终结果: e=57e-19 误差=86% 你所问的主要问题:实验误差的计算在实验数据处理一步当中: 数据处理采用倒证法:设实验得到m个油滴的带电量分别为q1,q2,…..,qm,由于电荷的量子化特性,应有qi=nie,此为一直线方程,n为自变量,q为因变量,e为斜率。

关于密里根油滴实验

在物理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实验是密立根的油滴实验,也被称为Millikans oil-drop experiment。这个实验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即精确测量电子的电量,因为电子的体积微小,且单独获取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验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密立根油滴实验思考题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元电荷的存在,并首次精确测量了电子的电荷量。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著名的实验,由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于1909年进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单个电子的电荷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q用公式q=It求得。油滴实验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与其学生哈维·福莱柴尔于190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尔森物理实验室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该实验首次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此实验的目的是要测量单一电子的电荷。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与电力,使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